欣聞陸河南萬鎮、水唇鎮獲評“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旅居在廣州、東莞、韶關、惠州等地的老朋友,近日相約組團回到家鄉陸河,結伴暢游水唇、南萬兩鎮。他們徜徉南萬花海,穿梭紅椎林基地,欣賞螺洞萬畝梅花,品嘗客家美食,領略特色風情,流連忘返,樂不可支,不禁為兩鎮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連連點贊!
地處山區僻壤的南萬、水唇鎮,近年來利用自然資源和人文元素,傾力打造鄉村旅游品牌,成為市內外游客熱門“打卡點”,變化之大令人刮目相看。
水唇螺洞世外梅園風光惹人醉。
南萬鎮
打造美麗大花園
南萬鎮是汕尾首個“廣東省生態示范鎮”和“廣東省森林小鎮”,2019年4月獲選“廣東十大綠美森林小鎮”,鎮區內有省級紅錐林自然保護區(是全國紅錐樹母種采集基地)和市級大鯢資源自然保護區,特色產業有茶葉、青梅、美人竽絲和蜂蜜等。近年來,該鎮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開發全域性生態旅游,著力打造南萬花海、南萬錐濤、神象映湖、南告民宿和岳坑紅色教育基地等南萬特色精品旅游線路。
該鎮堅持立足本土資源優勢,抓好旅游資源開發,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南萬特色旅游品牌。
該鎮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線路,重點推進南萬花海、南告民宿文化村等項目建設。其中,南萬花海已完成3A景區創建,正推動南萬花海項目二、三期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和4A景區創建工作。同時,該鎮利用花海輻射帶動作用,連片推動萬全、萬中、杞洋、桂培、萬西等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完善精品旅游線路景點;南告民宿項目一期已完工,可提供房間80個共120個床位,餐位200個,中國聯體報第一收藏館已經對外開放,還通過南告民宿的帶動,規劃建設休閑步行道,擴大民宿的發展空間,并加快推進羅庚(紅色)文化產業園建設,結合羅庚壩、長營、梅角、長坑等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完善規劃設計。
南萬鎮的氣候、水土等自然條件對于發展種植茶葉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該鎮堅持突出產業先行,著力盤活農旅文資源,發展特色規模種植,抓好現代農業,堅持茶旅結合,發展茶文化,全力打造茶葉現代化農業產業園,著力開發觀光茶園,培育1至2個產業龍頭企業。目前,全鎮種植茶葉面積超過8000畝,各村還在不斷擴大茶葉種植面積。同時,加強引導茶葉生產小作坊走精細化發展的路子,打造南萬地方特色品牌,不斷把南萬的茶葉產業做大做強。
該鎮堅決落實生態保護,以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兩山”理念,鞏固森林小鎮創建成果,堅決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該鎮持續鞏固中央、省、市、縣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成果,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從嚴從重打擊非法煉山等違規野外用火行為,并積極開展村莊內生活垃圾處理、規范畜禽養殖、加強飲用水源保護等,切實保護南萬的綠水青山,為“打造美麗大花園,實現綠色新崛起”奠定基礎。
南萬鎮萬全村美如畫。
水唇鎮
融合人文共生風情
水唇鎮擁有優秀的自然資源及人文優勢,一直以來,該鎮積極打造全域旅游,注重文化底蘊的挖掘,將文化融入鄉村旅游中,打造“可以讓人回味的鄉土旅游”。該鎮打造了螺洞世外梅園國家3A級景區,南進寨百米瀑布,省級文化遺產木偶戲、高景、雜技以及客家山歌文化和廣東省最具建筑特色古村落——墩仔寨圍龍屋、廣東省最美古村落蓮心湖及船型古寨石下壩。同時,正在開發的陸河縣城東新區和投資數億元的湯排溫泉度假山莊,墩塘生態農業觀光項目已經建成葡萄種植基地和竹林公園、黃竹坑農康田園綜合體驗園、石船嶺南民俗館、大富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蓮心湖紅色教育基地等。
該鎮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以螺洞萬畝梅園為突破口,以股份制合作開發的形式,盤活農村資金、資源、資產,高度重視全域旅游發展,目前,該鎮螺洞世外梅園、石船嶺南民俗館、湯排溫泉、南進瀑布、觀天嶂等旅游景點陸續呈現,“保護青山綠水,打造特色旅游”已成為全鎮發展鄉村旅游的共同目標。
該鎮全面發展梅花旅游產業,加強生態保護,開發旅游產品,不斷探索“旅游+青梅采摘體驗”、“旅游+手工傳統長壽面線制作體驗”、“旅游+擂茶制作”、“旅游+螺洞木偶傳承”等多種發展模式。其中,螺洞村旅游產業發展是水唇旅游風情小鎮建設的一個縮影,4年前,該村內常住人口不足500人,村莊缺乏統一規劃,被列入省級貧困村,在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好形勢下,該鎮抓住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契機,在該村成立了汕尾市第一家由全體村民參股的旅游股份公司,并發動村民以土地、青梅或現金入股,實現“資源變成資產,資金變成股金,農民變成股民”的轉變,初步形成了“鄉村旅游、青梅種植、蜜蜂養殖、光伏發電”四大產業。通過幾年的努力,該村先后獲得“國家3A級景區”“國家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蜜蜂特色村莊”“廣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汕尾市十大休閑基地”等榮譽稱號。
隨著世外梅園景區的快速發展,該鎮迅速掀起鄉村旅游熱,不僅給當地居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也在不斷豐富螺洞世外梅園的旅游文化底蘊,并激發了外出鄉賢返鄉創業的熱潮。這些年來,梅園旅游配套設施日趨完善,人文客棧、溪心島、寫生基地、梅花緣拱橋、玻璃棧道、鄉村圖書館、舊電影文獻館和全省首條以黨風廉政為主題的楹聯文化長廊相繼建成。去年梅花節期間,梅園接待游客近20萬人,最高峰日達2.5萬人次。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您留言告知,以便刪除!
本站全新改版,如果有圖文排版錯亂,或者圖片沒顯示,請您留言告知,以便修改,謝謝!
發表評論